“来,张嘴。”

新冠疫情流行两年之久,想必大家对核酸检测这一流程再熟悉不过了,已经数不清喉咙被棉签捅过几次。

如果告诉你,做核酸检测的棉签用的都不是新疆棉,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为什么不支持国货?还是要警惕境外势力入侵?

棉花不利于采样和洗脱

真正的答案是:不是不用新疆棉,而是根本连棉花都用不着。

新冠核酸检测时用来捅喉咙或鼻子的棉签,专有名词应该叫做无菌采样拭子,又叫咽拭子,通过采样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拭子通过与鼻咽或口咽直接接触,吸收分泌物样本,然后将带有分泌物的头部装进培养液中,通过断点折断手柄,密封盖子后送去检测。

鼻咽采样程序

在这个过程中,拭子涉及到采样和洗脱(将采集到的样品释放到培养液中)两个环节,不同材料的选择会影响采样和释放的效率,同时影响PCR检测的正确性,这就对采样拭子的材质有一定的要求。

按照不同的材料,常见的拭子可以分为医用棉质拭子、泡沫拭子和植绒拭子。

多份报告表明,医用棉签材质在收集呼吸道样本时的敏感性较低,棉花这类的天然纤维对于蛋白质的吸附性较强,不利于后续在培养液中的释放。

一般棉签还带有木制的手柄,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吸附蛋白,干扰病毒检测。此外,木制的手柄过于坚硬,不利于折断,在采样时也可能造成安全问题。

美国CDC建议,拭子头部材料应该由合成纤维制成,拭子柄部应为合成材料或金属,使用海藻酸钙拭子或带有木轴的拭子可能含有灭活某些病毒并降低准确性的物质。

所以,相比于棉质拭子,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制成的植绒和泡沫拭子更适合用于新冠核酸的采样。

植绒拭子的头部材料是刷状的尼龙超细纤维,非常适合从不规则表面快速吸收流体样品,并且可以将采集到的样本彻底释放到培养液中,柔软的刷毛也可以减少被采样者的不适感。

植绒拭子头的细节

泡沫拭子的头部材料是聚氨酯泡沫,ppi网状泡沫结构可以提供最大程度的吸收,泡沫孔结构是开放的,也有助于样品彻底释放到培养液中。

泡沫拭子头的细节

采样拭子的柄部一般由聚苯乙烯(或ABS)制成,中间设计了断点,便于折断放进密封瓶中。

拭子手柄的详细信息

近年来,新疆棉花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一敏感话题也被很多有心人当成了激化矛盾的流量密码,比如用来引发争论。

然而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一话题根本就不成立,核酸检测的棉签用的都是合成纤维,根本用不着棉花。

面对网络敏感话题,需要保持理智思考,警惕钓鱼。

[1]CDC:收集和处理用于COVID-19检测的临床标本的临时指南

[2]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pz/11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