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辅周是中国现代中医学家,生于年,于年离世。蒲辅周出生在四川梓潼的一个中医世家,祖父、父亲都是名震乡里的医生,医术都很精湛。

蒲辅周的原名叫蒲启元,在18岁时已经可以独立行医,他还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辅周,意思是辅助贫弱、周济病人的意思。

而蒲辅周一生也都在践行“辅周”二字的内涵,一直致力于弘扬和发展中医文化,在中医界被誉为“一代宗师”。很多学习中医的学者,都会学习蒲辅周的医术、医风和医德,蒲辅周不愧于“国医圣手”的称号。

蒲辅周从医多年,一直长期从事中医研究、教学和临床工作,对妇科、儿科、内等都比较精通,尤其擅长治疗热病。还精通伤寒、温病学说,经方、时方随症而施。

在几次大的传染病救治过程中,蒲辅周辨证论治,另辟蹊径,挽救了大量危重、急症病人多的生命,为发展和壮大中医学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蒲辅周从小受长辈的影响,在小小的心里就埋下了治病救人的宏图大志。11岁时的蒲辅周在长辈的教导下开始学习古代医学书籍,从中学到了非常多的医学知识。

15岁的浦辅周就已经掌握了不少医药知识,白天跟随随祖父临床侍诊,到了晚上就苦读医书古籍,有《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内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

蒲辅周不仅热爱阅读,还会验证书本知识,他勇于实践,在早年间对“十八反”产生过疑问,就曾经做过很多验证。比如说用半斤蜂蜜和4两葱白,将葱白捣成泥状,再加上蜂蜜搅拌均匀。放置半天,每隔一个小时就给狗喂三分之一,看到狗吃完没有异常反应,就会亲自服用,自己也没有反应,就证实了蜂蜜和葱白“不反”。他还将甘草和海藻同服,不仅发现它俩“不反”,反而发现它们有软坚散结的功效……

年成都出现了麻疹而且发展迅猛,蒲辅周经常为劳动农民免费诊治。

年,卫生部成立了中医研究院,蒲辅周被调往京城工作。在进京前,他回到梓潼,他挂牌义诊三天,每天黎明鸡叫就起来工作,一直到掌灯时分,每天患者络绎不绝,他都一一信心看诊。

蒲辅周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见解非常独到,在中医看来外感热病基本属中医伤寒、温病的范畴之中。蒲辅周认为“伤寒与温病学说应当互为充实,伤寒入三阴,宜温补,温病入营血,灼伤津液,宜清润。”

治伤寒应要发汗解表,治温病应该透达取汗,两者都应该要顾及津液。这些认识和心得,使他在温病学术上多有建树,尤其是在指导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方面更为突出。

蒲辅周在整理临床经验上十分重视,编写了多部医学著作,其代表作有《中医对几种传染病的辨证论治》、《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流行性乙型脑炎》、《蒲辅周医疗经验》、《蒲辅周医案》等。这些医学著作都弥足珍贵,对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都是非常珍贵的学习资料,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提高医技。

注: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yf/12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