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中药(3)——中药的五味中药的五味,最迟在春秋战国时就有理论讲述,中医本来就是从日常生活和饮食习惯中总结出来的,经过漫长的临床观察和总结,才得出五味理论。但这个五味理论不是绝对的。人的饮食有味道,这是很直观的,我们常说的“酸甜苦辣咸”,就是五味。其实还有一味就是“淡”,但“淡”一般被忽略,因为“淡”味主要是人日常主食的味道。人在健康的状态,平时饮食基本都是“平淡”的,或者偏“平淡”的,也就是饮食的四性比较偏“平”,饮食的五味偏“淡”,这是因为,人体健康需要保持稳定,不需要带偏性偏味的食物,如果长期食用带偏性偏味的食物,将影响人体的健康。只有在生病时,才会大量食用偏性偏味的药物来纠偏,使人体恢复健康。但有人肯定会抠字眼了:我们吃的大米、面粉都有一点甜味,这难道不是偏性吗?这的确是,但整体还是偏淡的,而且从人的生理来讲,甜味是补脾胃的,而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这对脾胃是有好处的。生活中你不可能只吃甜味的大米小麦,我们还吃很多不同口味的蔬菜饮食,总体上是味淡。根据季节和地域的不同,人们饮食的五味也有所不同,这就是天地人相应的中医理论。中药的五味一般叫做“酸、苦、甘、辛、咸”,直观地讲,就是药物的味道,但对中药而言,有时味道和其五味不一定完全相同,这是药性对五味的延伸,这时只表现这味药入哪个脏,或者说主要对哪个脏器起作用。五味也有其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酸味入肝,有收敛的作用,如,肝阴虚的人,可能肝血不足,也可能肝气重,这时补肝需要一定酸性药物,如用山茱萸。有人咳嗽怎么也止不住,有时用一点酸性收敛的药物效果会很好,如果五味子、乌梅等。苦味入心,能降泄、能燥、能坚。能降泄主要是指气机下降,如胃热、心火用黄连可以降火,使气机下降,心火下泻。能燥,是指能燥湿,如常用陈皮来化痰,其原理就是陈皮是苦温的,通过燥湿来止渴化痰。能坚是指清热同时保持阴液。清热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存阴,因为内热伤阴,而苦味的药物刚好有这个功效。甘味入脾,能补、能和、能缓。从阴阳来说,一般常说的补是指阳性的补,所以补药基本为甘味,如果人参、黄芪、白术等。能和能缓是指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甘草是最典型,使用了甘草能让药性和缓而持久。有人正气虚弱,身体疼痛,这时一般会用甘味的药来补正气缓急止痛,如用饴糖就有很好的效果。辛味入肺,能散、能行。能散是指辛味的药有发散功能,如感冒基本都会用到辛味的药,这就是利用其发散功能,让邪气外出,常用有:麻黄、桂枝、生姜、苏叶、藿香、薄荷等。能行是指能行气,是药达病所。如生姜行气走表,让寒气外出,或者带动药性达表。如《伤寒论》中的新加汤就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其中的生姜用少了,就没效果。有人积食肚子胀,除了消积的药物,还会加行气的药物,如木香,这样有除胀的作用,使人体气顺。咸味入肾,咸能下、能软坚散结。能下指入下焦,有时专指入肾,如用盐炒杜仲就是这个目的。能下还指气机下行或者让邪气下行外出。如芒硝就可以使便秘的人大便排出而通便。软坚散结这个作用就很广,如大便硬结,不用芒硝就很难下来。在治疗肿瘤、肝硬化、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这些类似的疾病时,往往会用到咸味药物的软坚散结的作用,如牡蛎、鳖甲、海藻等。这里讲中药的五味,是中药其中的一个特性,千万不要去套公式使用,即使要套公式,也一定是一个方程组公式,因为中药还有很多其他特性。看更多的文章,请







































深圳白癜风医院
被患者誉为白癜风克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zz/1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