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971035.html

由于红薯具有较好的营养和保健价值,近几年的种植规模在持续增加。种植红薯要想获得不错的经济效益,除了尽可能提高产量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上市时间,因为上市的早晚,可以说决定了红薯的商品价值。当然,要想高产的同时上市早,无论是栽培模式的选择还是田间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

选对栽培模式是红薯高产、早产的基础

种植红薯,离不开栽培模式的选择、土肥水和植保,这其中,可以说栽培模式是高产和早产的基础,而土、肥、水是高产和早产的重要管理手段,选择正确的栽培模式,然后运用好土、肥、水,植保反而不那么重要,毕竟,植保只是保产,而不会增产。

在红薯的种植管理中,要想高产和早产,建议选择的种植模式是高垄覆膜滴灌栽培,根据实践经验,一般起高垄栽培要比平地栽培产量提高至少10%左右。起高垄时,要求垄高要保证在20~30厘米左右,垄宽大于60厘米,一垄双行,大行距、小株距栽培;地膜覆盖能够保水增墒,同时兼具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杂草等特性;滴灌能够保证水分供应均匀,既能提高红薯的商品性,也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时还可防止因浇水量不均匀而引起土壤板结。

红薯栽培底肥的选择

在底肥的选择上,是我们薯农存在问题最多、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对于底肥种类的选用,下面我一一作出说明。

有机肥:红薯属于块茎类作物,要求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所以,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很多薯农喜欢用大量的粪肥,尤其是养殖场生产的粪肥。有红薯种植经验的薯农都知道,对红薯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的地下害虫和线虫,而粪肥正好为害虫的滋生提供了繁衍生息的生存环境,不用粪肥的土壤害虫发生的几率也就轻很多,而线虫防治起来也比较简单。因此,在有机肥的选用上,建议尽量选择优质的商品有机肥或腐熟秸秆加生物菌肥,如果是散养畜禽得到的粪肥,也建议充分腐熟后再使用。

复合肥:对于化肥的选择,薯农朋友喜欢施用平衡型的复合肥,这对种植红薯尤其不适合。因为红薯是块茎类作物,在生长前期,如果氮肥过高,容易引起植株徒长,红薯属于喜钾作物,复合肥建议选择配比为低氮(8~12)、中磷(14~16)、高钾(18~22)的控缓释肥。

中微量元素肥料:裂薯是红薯块茎膨大期最为常见的生理性现象之一,引起裂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水分失调和缺钙。在底肥中施用钙肥是减少裂薯发生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同时,钙肥还能够提高红薯的商品性。在底肥中施用钙肥一定要引起薯农的注意,建议底肥亩施硝酸钙5公斤,在块茎膨大期再叶面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和氨基酸螯合钙混合溶液,能够显著提升红薯的光滑度。

土壤消毒是防治地下害虫的有效手段

在红薯的种植管理中,地下害虫的危害是影响红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地下害虫的危害,一般要求结合整地时要进行土壤消毒。

对于一般地下害虫,薯农常用的药剂是辛硫磷和毒死蜱,但这两种药剂都不建议使用,首先辛硫磷见光容易分解,而毒死蜱在蔬菜中已经被禁用。从田间反馈的信息来看,推荐使用噻虫胺+联苯菊酯,效果比较理想。

对于线虫,使用最多的是阿维菌素,但由于多年使用,线虫已经对阿维菌素产生抗药性,更为重要的是,使用阿维菌素如果用量过大,容易出现烧根现象。推荐在定植后浇定植水时随水冲施噻唑膦+氨基酸寡糖素,对各种线虫的防治效果突出。

究竟是高剪苗好还是拔苗好?

在选择红薯苗时,薯农更多倾向于拔苗,认为带根的红薯苗好成活,但其实拔苗极易带菌。

首先,拔苗容易传播土传病害。如根腐病、黑斑病、软腐病等,由于这些病菌潜伏期长,前期并没有任何表现症状,但红薯进入块茎膨大期,就容易在块茎上出现黑点,从而影响红薯的商品性。

其次,拔苗容易带线虫。红薯“糠心病”一般多为苗子带虫引起。

第三,拔苗容易携带病毒病菌。在种植红薯时,一般要求薯农用脱毒种薯,是因为红薯病毒病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但脱毒种薯往往价格较高,导致许多薯农都使用二代、三代种薯,而越靠近顶端携带病毒的可能性也就越低。

基于这几个原因,高剪苗具有拔苗无法比拟的优势。另外,在定植前,建议对高剪苗进行蘸苗处理,可使用甲霜·恶霉灵10ml+75%霜霉威盐酸盐20ml再加植物源氨基酸30ml,兑水20斤,将高剪苗捆成捆放在混合溶液里浸泡10分钟左右即可,在给薯苗消毒的同时,促进生根。

种红薯重茬症的缓解

在许多红薯种植区,由于已经形成一定的种植规模和经济效应,重茬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而红薯又属于忌重茬作物。所以,采取一定的措施缓解重茬症对高产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重茬种植的危害

一是病害高发。重茬种植由于土壤带菌,导致根腐病、软腐病、黑斑病等土传病害发生较为严重。二是造成减产,如果重茬种植3~4年,而不做任何处理,基本就无法继续种植红薯,这是因为重茬种植病害多的同时,由于根系分泌自毒物质,累积到一定量就会造成减产。

如何缓解红薯重茬症?

要想缓解红薯重茬症,一是杀灭土传病害病原菌,可在休耕期浇水时冲施强氧化剂如三氯异氰尿酸,浇水时浇大水;对于自毒物质,可在冲施强氧化剂后,7天左右后补充有益菌,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可以对自毒物质形成很好的缓解。

加强红薯生长期的田间管理

要想红薯高产和早产,定植后加强田间管理,包括水肥管理、化学控旺和防治病毒病,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红薯定植后的水肥管理

红薯在定植后,首先要浇好定植水和缓苗水。由于定植时气温仍然偏低,因此,在浇定植水时要浇小水,防止因浇水而导致地温下降,影响发根。在浇缓苗水时,由于距离下次浇水间隔时间较长,因此,缓苗水要浇大水、透水。许多薯农在浇缓苗水时,会施用提苗肥,但由于刚刚缓过苗,根系的吸收能力还比较差,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去做。这一时期更重要的是养根,可随水冲施有机水溶肥进行养根,根系养好了,后期的管理就会轻松很多。

在红薯进行追肥时,追肥过早容易引起红薯植株徒长,所以追肥宜迟不宜早。第一次追肥时间在块茎快速膨大期,追肥以高钾肥为主,为了提高肥料利用率,可使用水溶肥,亩施10公斤。另外,这一时期是钙肥发挥关键作用的时期,因此,也不建议使用硫酸钾,推荐使用钾肥的来源是硝酸钾的肥料。

在膨大肥追施后10天左右,可追施补钙养秧肥,一是养秧,防止植株后期出现早衰,二是补钙防止裂薯现象的发生。肥料可选择含有螯合钙和氨基酸、海藻酸等的水溶性肥料,一亩地推荐用量10~15公斤。

化学控旺是高产和早产的关键

在红薯的生长过程中,后期秧苗极易容易徒长,为了保协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化学控旺在红薯栽培中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进行控旺时,宜早不宜迟,尽量做到少量多次。

红薯控旺最佳的时间是缓苗后的伸蔓期,如果底肥氮肥施用过多,一般从定植后25天左右就要开始控旺;而如果底肥施用比较合理,控旺时间可适当推迟,一般在定植后40天左右开始。

控旺药剂可选用多效唑,比较经济实惠,如果采用多效唑进行控旺,最好在收获后对土壤进行30厘米左右的深翻,以免对下茬作物产生药害。

防病毒病是红薯高产和早产的核心

红薯要想获得高产和早产,病毒病的防治是核心。而病毒病的防治重点是切断传播源,如蚜虫、粉虱、蓟马等。一般对于这些虫害的防治,很多植保人员都会推荐吡虫啉和噻虫嗪,但由于这些药剂在大多数地区已经出现抗药性,因此,最好选择一些新成分的药剂,如呋虫胺+啶虫脒+助剂,一般喷施一遍对虫害就能起到很好的预防。

在防治虫害的同时,也要预防病毒病的发生,由于病毒病只能钝化,可以选用一些新型的植物免疫剂,在伸蔓期喷施2~3次,对病毒病就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

在红薯的种植管理中,选择正确的栽培模式,做好关键时期的管理,是实现红薯高产和早上市的必要条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tx/1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