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我是真的爱你》,看到了李念,想起了她在《蜗居》中演的海藻,于是回头又去看了一遍《蜗居》。虽然是十几年前的剧了,还是看的真实又扎心,只是看剧的人变了,看剧的感受变了,对剧中人物的评价也变了。今天想来说说苏淳和海藻。苏淳和海藻,都是海萍身边最亲近的人,一个是她要携手一生的枕边人,她女儿的爸爸,一个是她从小带大的妹妹。他们两个围绕在海萍的身边,也笼罩在海萍光环之下,显得逊色不少。仔细看来,两个人是有很多共同点的,本质上,他们俩才是一类人。都没有什么野心,安于现状苏淳和海萍毕业的时候,对于未来的安排,苏淳的意见是回老家,不论是回海萍的老家,还是自己的老家,都是不错的选择,两个人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后来,在买房的压力下,在海萍的唠叨中,苏淳还多次表示出留在大城市,如果当时听自己的回了老家,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在苏淳心目中,稳定和可控大于一切,安稳的小日子是他的最大追求。海藻呢,对大城市本没有太大的向往,她之所以到大城市是因为姐姐海萍在那里,从小被姐姐保护大,有姐姐的地方她才有安全感。大学毕业前,父母在老家给她找了一份银行的工作,凭着她的学历,回去过一个安稳的生活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她心动过,去找海萍商量,但海萍坚决反对,在海萍看来,大城市的一张床胜过小地方的一套房。好不容易找到工作,海藻也是混日子,工作没多久就换另一份工作,太苦太累的活她干不来。都把“大”家看得比“小”家重要苏淳和海萍在大城市安家后,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买房。海萍提出,夫妻二人省吃俭用攒下的钱,加上双方父母赞助一点儿,她再从海藻那里借一点,买了房子之后,他们就有了家,孩子也可以接回来。这算不得过分的要求,但苏淳认为,他父母养他、供他上大学不容易,又要养着舅舅,他很难开口向他们借钱。最终要买房子的时候,他宁愿借了高利贷,也没有向父母开过口。为了不让父母辛苦,他的孩子岳父母给养着,他的岳父母给的买房钱他也没拒绝过,自己妻子为了省一块钱跟自己生气他也没有后悔过。海萍向海藻借钱买房,海藻自己没有挣多少钱,但为了姐姐买房,她向小贝借钱。小贝不愿意借,海藻就给小贝讲姐姐怎样对自己好,在她心中,姐姐的地位比妈妈还要重。为了帮姐姐还高利贷,她明知宋思明喜欢她,还是回头去找了宋思明借钱。她每个月从工资中拿出给姐姐,却没想过自己和小贝应该怎么办。在苏淳的眼里,父母最大;海藻这里,姐姐最大。他们的需求是最高需求,为了他们,什么样的付出和牺牲都可以。都对未来没有规划,得过且过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苏淳几乎没有规划过,一切按照海萍的要求来,海萍说怎样就怎样。对自己的工作,也没有多大的规划,工作多年还是一个普通的设计人员,他把这一切归结于没有回老家,如果回了老家,早就风风光光了。两个人工作多年,攒下了八万块钱,工作不是很忙,下班就回家,也没想着怎么多干点事多挣点钱早日实现买房的计划。海藻呢,跟着小贝租房子住就觉得很满足,对于未来是什么样的,她几乎没想过,对于小贝说的攒钱买房她也没有什么概念,能买得起就买,买不起就租房子住。这两个人,如果没有遇到什么大的变故,大概率是随遇而安的,安安稳稳、平平淡淡是他们想要的生活,至于以后怎么样,那都是过一天算一天。他们两个人与海萍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海萍是那种有野心、有目标的人,她的梦想就是留在大城市,买上房子,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她的孩子可以有一个好的环境。为了她的梦想,她先后说服丈夫和妹妹留在了大城市,她不明白,这是她的梦想,不是他们的。她与苏淳的矛盾,很难用谁对谁错来衡量,在现实面前,两个三观不同的人,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摩擦。海藻的悲剧,或多或少与海萍有一定的关系。苏淳和海藻都适合过简单的生活,有人为他们遮风挡雨,不需要自己操心什么,平平淡淡。又有多少人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着,大多还是被现实裹挟,过着并不太适合自己的生活。那些活成一束光的普通中年人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大概率不如自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jj/11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