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病症详解及古今中药方大全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90326/6997150.html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多因酒精中毒、营养过度或缺乏、内分泌紊乱、药物或肝性毒物等引起。 大多无临床症状,部分病人临床可有肝区不适,乏力,饮食下降。 治疗常以健脾疏肝,祛湿化痰为基础。 目录 一、脂肪肝 二、肝炎后肝脂肪性变 三、肝胆湿热型 一、脂肪肝 1.降脂复肝汤。 来源:《陕西中医》(,5:)。 主治:脂肪肝。 组成:生山楂,制首乌各30g,丹参20~30g,益母草15~30g,菊花20g,草决明,白芍各15g,醋柴胡10g。 用法:上药煎成水剂ml,每日3剂,每次ml,28天为1疗程。 2.降脂益肝汤。 来源:《黑龙江中医药》(,1:13)。 主治:脂肪肝。 组成:泽泻20~30g,生首乌15~20g,草决明15~20g,丹参15~30g,生山楂30g,黄精15~20g,虎杖12~15g,大荷叶15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 如腹胀明显者,加炒莱菔子; 恶心重者,加半夏; 合胁疼痛较重者,加白芍、龙胆草; 服药后大便每日超过3次者,减少虎杖、生首乌剂量; 服药后吐酸水者,加乌贼骨,或减轻山楂剂量。 3.消脂护肝汤。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4:41)。 功用:清热除湿,祛瘀除积。 主治:脂肪肝。 组成:泽泻30克,生山楂30克,柴胡12克,丹参30克,生鳖甲(先煎)15克,蒲黄10克,枳实12克,首乌15克,海藻15克,路路通15克,绞股蓝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疗程为90~天。 二、肝炎后肝脂肪性变。 1.青碧散。 来源:《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 功用:祛湿化痰,舒肝利胆,活血化瘀。 主治:肝炎后肝脂肪性变。 临床以肝炎恢复期由于过度强调营养所致短期内体重迅速增加,食欲亢进,仍极度疲乏,不耐劳作,大便不调(次数多、不成形、不畅通),舌质暗,苔白,脉沉滑为特征。 组成:青黛10克(包),明矾3克,草决明15克,生山橙15克,醋柴胡10克,郁金10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六一散15克(包)。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服,或共研细末,装一号胶囊,每次饭后服1粒,每日2~3次。 加减: 若见有肝热,头晕目眩(血压常波动或一直偏高者),属于实证者,加苦丁茶、生槐米; 血压显著升高并伴有头痛者,加生石膏; 若属大肠湿热,大便黏滞不畅者,加川军、瓜蒌,白头翁、秦皮、焦四仙; 若见明显乏力,动则气短汗出,面肢浮肿,证属脾虚气弱者,加葛根、党参、苍术、玉米须、泽泻; 若见失眠,腰膝酸软,劳累后肝区疼痛加重,证属阴虚血亏者,加何首乌、黄精、枸杞子等。 三、肝胆湿热型。 1.清热平肝汤。 来源:方出《中医原著选读》引关幼波方,名见《古今名方》。 功用:清热平肝,凉血解毒。 主治: 肝胆湿热型:多见于迁延性慢性肝炎、脂肪肝或合并胆道感染,谷丙转氨酶长期不降或胆固醇增高者。 症见口干口苦,两胁持续作痛,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身体日见增胖,胃腹作胀,有时烦躁,脉弦滑,舌苔白腻或黄厚,舌质红。 组成:茵陈五钱,醋柴胡三钱,酒胆草三钱,小蓟五钱,赤芍四钱,丹皮四钱,石见穿五钱,白矾一钱,郁金三钱,泽兰一钱半。 加减: 厌油者,加藿香三钱,佩兰三钱; 胆固醇高者,加山楂五钱,草决明五钱; 大便干者,加酒军三钱; 小便黄者,加六一散(包)四钱。 全职原创不易,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更多内容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zz/6216.html
- 上一篇文章: 726货品情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