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高速发展,民用机场数量持续增长,航站楼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客货吞吐量逐年上涨,旅客年龄结构呈现全面化,服务配套趋于多元化,使航站楼空间、流程更显复杂。如何在复杂环境中协调空间环境突出标识,保证公共信息导视系统达到民用机场旅客服务质量评审标准,突出个性人文特色,是目前在机场候机楼管理使用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在民用机场旅客公共信息导向系统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创新思维,导视系统中的系列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航站楼公共信息导视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体系系统,涵盖标识的规范、定位、规划、应用、设计、载体、材质、选型、光感、制作、安装、维护等多方面。在行业未提出统一的标识规范标准和系统化管理前,楼内区域空间布局、视觉系统、信息传达都相互影响,这类影响还呈现几何倍叠加恶化空间环境,更无法满足航站楼高品质视觉空间管理要求,而且越是使用时间长久的航站楼,此类问题越是突出。四大导视问题,正在影响民用机场航站楼公共信息传达!一大问题:新航站楼存在的问题——公共信息导视系统功能性设计不完善。从流程设计方面来说,缺失辅助流程及多楼运行流程的设计。目前新建航站楼的流程设计只涵盖了旅客出发、到达和中转流程,未涉及旅客反流流程和多楼转运流程等辅助流程。这些辅助流程未在设计阶段进行明确,势必会在投入运营后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引起公共信息导视系统的不完善。为达到标识信息的连续性,后期必定需要补充相应标识,由于楼体结构、强弱电配置、供应商选择等系列原因,后增补标识无法与原基建时期的标识相统一,最明显的区别在于空间协调和醒目性上的缺位。这也就是造成投运后就面临标识改造的重要原因之一。二大问题:从内容设计方面来说,系统设计未纳入辅助信息等提示类标识。只有导向标识和位置标识,未统筹考虑辅助提示类标识。等到航站楼启用阶段,各方运维者对楼内标识进行验收时,就会发现提示类标识是空白。此时各方运维者将自行设计的各种款型的辅助提示类标识来补充,且基本采用贴膜的方式实施。因此楼内就出现了由建设者设计安装的导向位置类标识体系和各方运维者设计安装的辅助提示类标识,这多套标识应该在功能上是互为兼容、相互补充、互相影响,但实际情况是两种标识系统往往容易相互孤立造成混乱。同时,各方运维者安装标识的材料基本选择贴膜,这也是后期维保的重点对象。另一方面,在新建航站楼内,未经统一设计规划的各类辅助提示类标识,基本上是杂乱无章,后期成了视觉整治的对象,费钱耗时拉低新楼品质。从对象需求方面来讲,新建航站楼内标识的建设者、标识管理者和标识使用者都是不同的人员,三者的需求点各不相同,导致对标识要求也各不相同。建设者在标识设计阶段,按照各类国标、行标和地方标准等相关标识及空间环境功能需求设计标识,只单方面考虑是否满足标准。管理者依托skytrax评审、民用机场旅客服务质量体系和消费者意见等信息来评估标识,同时希望标识易于维护且降低日常费用的投入比。使用者才是标识最终的验收者,标识是否能最直接直观的传递信息,标识的清晰准确、醒目、连续是他们最主要的需求。由于当前未有统一的标识标准体系,导致以上三者都成了标识的设计者,由于三者从时间轴上的不同时间介入了解标识,所以航站楼启用之日也就是导视标识开启打补丁之时。从效果呈现方面来说,标识点位以量多求醒目,等航站楼投运阶段,管理者通过实施视觉管理和运维管理模式验证,就会发现新航站楼内满眼都是标识,夸张到可以看到导向标识一张叠一张的,而且内容还都是重复,好似复制粘贴,已经出现了标识侵略的效果,极度影响楼内通透性及视觉感官,更谈不上醒目协调。三大问题:公共信息导视系统设计艺术性不强。(1)缺乏地域性特色标识。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状态下,优质的服务是主要的竞争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客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和提升。航站楼标识不仅仅只是功能需求,需要更好的满足旅客美学需求。印象深刻的是日本静冈机场,将富士山和机场标识有趣的结合,让往来的旅客对机场和地域景点都印象深刻。这样的标识才能满足当下旅客的需求。(2)缺乏思维个性创新的标识。标识要突破其单一狭隘的观念,要突破其单一概念的局限性,构建具有特色的标识。千篇一律的机场标识,生硬而冰冷,只表现出标识的一种基本功能:导向。创新标识是在体现标识本有的导向功能之上,再叠加其他功能。如传统灯箱标识内嵌入电子液晶显示屏,男女洗手间标识用传统服饰图片来代替,立体三维投影式标识,灯箱标识和日常照明结合一体的标识等等,这都是创新思维标识的探索,但现在的标识创新是远远不够的。四大问题:老航站楼存在的问题——信息传达的有效性不足。标识变更不及时影响信息传达。一方面是航站楼运作过程中,管理方或运维者为提升服务质量,丰富服务内容,不断增加丰富航站楼内服务设施和调整功能布局,但往往对此类设施设备的补充或功能区域的调整后的位置标识和流程标识都会忽略。另一方面是发生上级单位对标识信息标准进行调整,管理方没有及时获取该类信息,导致没有位置标识,或者没有指引标识,或者引用失效的标识,或者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进行标识补充。空间布局的美观性和协调性差。只解决有无而不考虑标识的协调性。由于标识增加者和原设计者是不同的人,使楼内出现多套以上标识体系。许多设备运维追求实用性,只要有提示类标识就解决其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维者不了解标识的系统,也对美学的要求不高,导致设备上贴满了各类提示标识,有点像牛皮癣。特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zz/11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