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表面ldquo霜rdquo的
析霜是指某些药材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时可在其表面析出化学成分结晶的一种特殊现象。析霜的形态有白霜、白毛、亮银星或小亮星等。亮银星或小亮星是指药材中一些成分在表面析出结晶,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如牡丹皮、徐长卿、厚朴等。白霜是指药材干燥过程中,随着水分散失而析出白色物质,如苍术、五味子、山茱萸等。白毛是指苍术切片后放置干燥过程中析出毛絮状结晶。 析霜现象 海藻 ▲析霜海藻(羊栖菜)药材图 ▲海藻表面白霜(针状结晶)和盐霜(颗粒状盐结晶)图 海藻全体棕褐色,表面被白霜或盐霜,其中盐霜为盐结晶,白霜为甘露醇析出的针状结晶。海藻药材应以盐霜少或不见盐霜者质量佳。 五味子 ▲析霜五味子药材图 ▲析霜五味子放大图(示白霜) ▲五味子表面簇状结晶图 五味子在贮藏中随着水分蒸发,与空气接触,导致果实由红色变为黑红色,表面偶有“白霜”,白霜应该是多糖成分和挥发油析出表面形成的。五味子以果肉厚且油润者质量佳,这样的五味子容易形成大量白霜。然而,形成白霜的五味子通常颜色发黑、贮藏时间过长,品质下降,受潮易霉变。 山茱萸 ▲析霜山萸肉药材图 ▲山萸肉表面结晶图 ▲山萸肉表面结晶图 山茱萸表面暗红紫色,皱缩,久置后表面有“白霜”,其为多糖类成分析出成霜。起霜后的山萸肉颜色发暗,油润性变差,品质下降,受潮易霉变。 五倍子 ▲五倍子药材图 ▲五倍子内表面图(示粉霜) ▲五倍子内表面排泻物、粉霜及结晶图 五倍子破开后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状排泄物。内壁上附有白色粉霜状或结晶状的蜡样物。五倍子内表面霜状物实为排泻物、粉霜及结晶的混合物,受潮易霉变,不利于贮藏。 柿饼 ▲析霜柿饼图 ▲柿饼表面结晶图 柿子去皮,经过反复日晒夜露后表面会挂霜,主要是柿子内部可溶性糖随着水分向外扩散至表面并结晶,同时伴随着糖分的转化过程。柿饼以表面挂白霜者品质佳,柿霜具有清热生津止渴的功效。 茅苍术 ▲析霜茅苍术饮片图 ▲析霜茅苍术切面放大图(示白霜) ▲析霜茅苍术针状结晶图 ▲析霜茅苍术饮片图 ▲析霜茅苍术切面放大图(示白毛) ▲茅苍术絮状结晶图 茅苍术切片后在自然晾干过程中会析出细针状或絮状结晶,肉眼可见表面有白霜或白毛,这种现象称“起霜(吐脂)”。其中“白霜”为苍术的有效成分茅术醇和β-桉油醇的混合物;絮状“白毛”为茅术醇、β-桉油醇和榄香油等醇类混合物。起白霜或生白毛的苍术挥发油含量高,质量较好,北苍术通常没有这种现象。 牡丹皮 ▲牡丹皮药材图 ▲牡丹皮片柱状结晶图(示亮银星) ▲牡丹皮片柱状结晶(示亮银星) 牡丹皮久置则所含丹皮酚析出,在表面形成多数光亮的针状或片柱状结晶体,在光照下可见点状闪光,称之为“亮银星”。安徽铜陵凤丹皮因栽培年限长,采收加工得当,其丹皮酚含量远高于其他产地的牡丹皮,容易产生“亮银星”。 厚朴 ▲厚朴饮片图 ▲厚朴内表面放大图(示小亮星) ▲厚朴内表面结晶图 厚朴在放置过程中所含的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等成分会析出,在表面形成针状、片状或颗粒状的结晶体,肉眼可见细小的“小亮星”。厚朴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较高时才会产生“小亮星”,如产于湖北的“紫油厚朴”。 白鲜皮 ▲白鲜皮饮片图 ▲白鲜皮内表面放大图(示小亮星) ▲白鲜皮结晶图 白鲜皮剥去外表皮或折断后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星”,这种小亮星并非结晶,而是具有强折光性的纤维。该纤维多单个散在,呈长多角形或类方形,壁极厚,石细胞状,木化,具强折光性。白鲜皮的小亮星可作为品种鉴定依据之一。 徐长卿 ▲徐长卿饮片图 ▲徐长卿结晶图(示小亮星) 徐长卿折断面显微下可见“小亮星”,为丹皮酚析出形成的结晶。 天门冬 ▲天门冬饮片图(示白霜) ▲天门冬结晶图 ▲天门冬结晶图 天门冬半透明角质样,具黏性,表面可见方块状糖结晶形成的白霜。天门冬通常黏性强,但在较为干燥的情况下黏性下降,同时析出白霜。 粉霜现象 除了析出化学成分产生的“析霜”现象,还有一些药材表面的“粉霜”也会被误认为是“析霜”或“发霉”。粉霜是指某些果实和种子类药材的外皮上附有的粉状物,如冬瓜皮、皂角等。 冬瓜皮 ▲冬瓜皮饮片图(示粉霜) ▲冬瓜皮粉霜放大图 ▲冬瓜皮表面粉霜图 冬瓜皮在表面沉积着一层叫作蜡质的粉霜,可对植物表皮起一定的保护和保湿作用。冬瓜的粉霜是成熟度的象征,粉霜多则成熟度好,品质佳。 猪牙皂 ▲猪牙皂药材图 ▲猪牙皂表面粉霜图 猪牙皂表面紫棕色或紫黑色,被灰白色粉霜,为植物蜡被,又称蜡层,起保护作用。 枸杞子 ▲枸杞子药材图(示白霜) ▲枸杞子表面残留碱粉图 ▲枸杞子表面残留碱粉图 枸杞子表面偶见的“霜”并非发霉,更不是结晶。因新鲜枸杞子表面有一层蜡质,直接干燥时不容易脱水,故干燥前会用碱液浸泡,溶解蜡质层,碱液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因而干燥后的枸杞子表明会残留白色的碱粉,虽为食用级,但也不宜长期多量摄入,建议食用前用清水冲洗一遍。 中药表面的“霜”是中药鉴定的显著特征,与中药品种、等级、质量密切相关,多是自然形成的结晶,或者是植物表面固有的附属物,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发霉、增重等造成的。除了文中归纳的品种,仍然有众多其他中药会有“霜”的现象,因没有拍摄到图片,故文中未作介绍。 作者 邹立思 编辑 林丽群 排版 孟思思 参考文献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中华本草6[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第3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01.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02. 版权声明 所有图片均为原创,未经授权请勿擅用。 如确有需求,可留言索要原图。 往期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yf/7547.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九种体质珍贵的舌诊图谱
- 下一篇文章: 我又来说真话了花大价钱给孩子补这种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