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向海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白癜风用什么药抹 http://pf.39.net/bdfyy/tslf/171203/5897881.html 海洋,一直以来都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背书。过去,滨海旅游、港口经济,是秦皇岛显示度最高的海洋经济。 近年来,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海洋成为秦皇岛高质量发展的高地。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更多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在这里谋篇布局。 近日,记者走进秦皇岛市一些涉海企业,探知港城海洋经济发展“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逻辑。 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加速集聚 山海关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国有大型船舶企业,是我国实力强大的修造船基地之一,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海洋工程领域的船舶建造企业。年,山船重工为英国五月花能源公司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海洋风电安装平台。 年,山船重工“多功能海洋风电安装平台创新示范项目”列入秦皇岛市“十三五”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其示范任务,是使技术与实用结合,实现产业链的协同创新。 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经济科负责人韩兴隆介绍,之所以将该目纳入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正是由于其在产业链协同创新中的示范作用。通过该项目,最终形成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 在项目实施中,山船重工作为项目申报单位,处于产业链的研制、建造阶段。此外,中国重工船舶设计研究中心提供设计方案,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原材料及设备采购供应,中船重工第七〇七研究所等负责系统的整体设计、交付以及船舶清洗机器人本体的样机研制,燕山大学负责监测系统研发以及产品效果的检测、评估和应用。 “该项目能够促进配套齐全、技术先进的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产业集群的形成,并通过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和配套一体化产业链,辐射带动相关产业,提升我市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水平。”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副调研员王京说。 当前,秦皇岛已汇聚了以山船重工、中铁山桥、耀华玻璃钢、晨砻科技、鹏远光电、朗诚科技等为代表的海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形成了海洋特种船舶、海洋工程结构平台、海洋光电传感器等一系列典型产品。 中铁山桥集团有限公司已形成海工钢结构制品设计、制造、安装集成、检测调试及工程应用等“一条龙”服务能力;耀华玻璃钢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形成了无人水面艇及潜器的设计、制造、集成等产业化能力;朗诚科技具备海洋监测仪器设备、海洋观测设备、海洋污染治理设备等一系列环保设备的开发能力。秦皇岛市已初步形成以大型海工装备、海洋监测设备和海洋环保设备等为主的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发展优势突出。 蓝色经济新链条呼之欲出 海洋渔业是秦皇岛的传统海洋产业。如今,在秦皇岛,“靠海吃海”有了个新方式。 在秦皇岛益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个目前国内最具规模的小肽饲料和生物酶制剂生产企业,占地仅40余亩。该公司承担的“海洋多肽及海洋生物酶在对虾健康养殖产业化示范”项目,是基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与河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的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海洋捕捞的“臭鱼烂虾”“下脚料”等水产加工副产物,是酶制剂和小肽等产品的原料。走进中试车间,观之整洁,闻之难忍。工作人员对车间的味道虽然略感抱歉,但却颇为骄傲地介绍,“我们的产品是用来提高养殖对虾抗病能力的,同时建立规范化对虾养殖监控体系,进行的是可被国际认证的水产品生产。” “原有的酶制剂因味苦,动物‘饿了也不吃’。海洋三所利用生物信息大数据挖掘,筛选出适合水产养殖的酶基因高表达菌株,公司及时调整生产工艺,新的功能性蛋白产品无苦味,且不易吸潮。”工作人员解释。 高效利用水资源并且排污少的循环水或静水工厂化养殖是水产养殖的必然趋势。在养殖环节进行病害控制,引入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计划迫在眉睫。 而HACCP在我国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刚刚起步,操作规范、危害分析指南及认证程序均不完善。HACCP体系的建立,也是示范项目的内容之一。 目前,秦皇岛市已集聚晶科环保、新港水产、领先生物、通源水产等相对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的现代海洋生物企业40多家;聚集了海东青食品、禄权水产等一大批海产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了海藻多糖、海藻生物肥料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海洋生物产业链延伸力强,发展潜力巨大。 公共服务+设备共享平台夯实根基 “从海洋经济到蓝色经济,秉承的是生态文明思想,追求的是高质量发展,这其中,海洋科技支撑能力是基础,也是引领。”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局长陈小虎说。 “基于大数据海洋环境观测监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属于我国在该技术领域的大规模运用。 “十二五”期间,秦皇岛市先后投入了50多亿元资金,实施了入海河流污染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浅海养殖区整治及水生生态修复与整治、侵蚀岸滩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海洋环境保障等10项建设工程,大力推行“河长制”“滩长制”,建成了较完善的陆海统筹的污染综合防治体系,使重点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基本恢复,生态环境承载力明显提高,有利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这一切,都是建立在秦皇岛市“海陆空天”四位一体物联网体系之上,通过浮标、卫星遥感、无人机、移动监测船等,实现海域环境全方位、全时段在线监测。 项目牵头单位河北省海洋地质资源调查中心将大数据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先进思维和技术,与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生态灾害预警预测、海洋职能业务管控等方面进行融合。项目为“渤海综合整治攻坚战”“湾长制”“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等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估提供了基础技术支撑。 该项目产品在服务渔政、海洋环境的同时,还保障了国家大数据科研项目,并为秦皇岛市的多功能无人艇、水下潜器项目提供配套支撑服务,实现了产业链协同创新重大示范,以及跨产业链的次级协同创新。 陈小虎认为,大数据、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关键领域。在秦皇岛海洋经济发展布局中,海洋大数据平台建设,是对接海洋发展前沿领域、加快推进智慧海洋建设的谋划。 来源:中国海洋报 记者:安海燕孙安然 编辑:吴琼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yf/12089.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项大学生竞赛聚焦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
- 下一篇文章: 长得漂亮也没用为什么我国禁养阿富汗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