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童年是上山放羊,下水摸鱼;

90后的童年是郊外春游,花花草草;

00后的童年是抖音、快手、王者荣耀……

瑜伽大师斯瓦米·拉玛曾说:“童年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基石,童年播下的种子,他日终将开花结果。”

童年教育,关乎着孩子的一生……

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孩子看起来高壮,实际体力欠佳;看起来精明坚强,实际内心脆弱。他们酷爱游戏,沉溺于网络和电子产品,从小养成标准的“宅”式习惯!长此以往,他们怎么可能成才呢?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导致的呢?其中的原因很多,但小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孩子不了解大自然!

大自然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童年缺乏与大自然的认识,造成的缺憾,后天是无法弥补的!

那么,让孩子从小学习生物、认识大自然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让孩子的基因从小写入好程序

印度智者奥修曾说:人类出生时,基因几乎是空白的,而动物出生时,多少都在基因中已写好许多程序,越低等的写得越满。所以昆虫的一生所需的行为程序,出生前即已写好!愈高等的动物写得愈少,而人类最少。

由此可见,人是在出生后由父母来给他们写程序的。孩子的童年时期很漫长,足够父母去给他们写入很多日后需要的各种程序。写入了什么样的程序,孩子就将有什么样的未来。曾有专家做过研究调查,他们发现一个亚马逊雨林里的11岁印地安小孩对热带森林的知识与经验,完全超过了美国大学的森林系研究生。

认识大自然,是引导孩子熟悉环境以及和人类共同生存的生物的第一个重要程序,虽然费时长久,但效果却非常显著!

2.为孩子的精彩人生奠基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精彩,都渴望能够创造美好的事物。而创造事物需要非常丰富的想象力。一个想象力丰富的人,创造力才会强大。因此,想要拥有创造力就要先培养想象力。

如何培养想象力呢?牛顿因为苹果而发现了万有引力,苏东坡因为中秋的月亮而创作了千古传诵的《水调歌头》……可以说,不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音乐家、发明家,抑或是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他们的想象力无一不是和大自然有关。

所以,父母、老师要经常引导孩子到自然里去做观察,去倾听,去发掘……

大自然让孩子有无穷的生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这样的童年想不精彩不快乐都难!

3.打好未来学习的基础

近几年,教育部已经把生物划入到中考和高考,充分证明了国家对生物学科的重视程度。国家一直非常重视生物科的教育。包括很多发达的国家都把生物学科列为前沿学科,我国同样如此,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物学科在科研领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强,运用也越来越广。

生物属于前沿科学,也和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就如我们常说的农、林、牧、副、渔等等,这些日常相关的产业都和我们所学的生物有关。再如,卫生、医疗、医生、护士、生物制药等又与我们的生物有关联。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的生物学科已经突破单学科的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进行延伸和交叉影响。比如,我们听到的生命科学、基因科学、疾病遗传学、单细胞蛋白技术、转基因科学、克隆技术等等……

从认识自然开始,从小培养孩子对生物的兴趣,可以为他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认识大自然、学好生物学科如此重要,家长们究竟如何带领孩子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进而让孩子以后学好生物呢?别着急,小编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民国生物科普大师陶秉珍老先生的《给孩子的生物三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著名生物学家、科普散文作家贾祖璋交往甚密和鲁迅的胞弟周建人一起编写中小学博物课本陶秉珍(—),萧山城区里横河人,年留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就读生物专业,抗战爆发后的年8月,在学业未完情况下毅然回国。一度从事科普读物编撰,后专事茶叶研究与茶叶改良实践。写作出版了《昆虫漫话》(一部中国人写的《昆虫记》)、《栽茶与制茶》(中国现代第一部茶叶专著),改进了茶叶品种,提高了茶叶质量和产量,为新中国成立初的茶叶出口创汇作出了重大贡献。很多科学家习惯于逻辑思维,不擅长于从形象思维入手;又往往用学术概念的严谨描述,不擅于使用巧妙的比喻和文学的语言。而陶秉珍在他的科普著作中却做到了以形象思维、以文学语言阐述了自然界的生物。他与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科普散文作家贾祖璋过往甚密,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共取进步;鲁迅的胞弟周建人也曾与他一起编写中小学博物课本。陶秉珍治学严谨,一生著作30余部,主要有:《昆虫漫话》《植物漫话》《植物的生活》《植物学通论》《孩子们的科学》《栽茶与制茶》《二十四节气》《动物学通论》等。主要译著有:美国学者的《人类史话》,日本学者的《实验果树栽培讲义》,美国学者的《普通植物学》等。作为教授,他还编写了与植物、动物相关的一些讲义,抗战期间在安徽历口创办茶厂的同时兼任苏浙皖区大学教授,也留下了厚厚一叠《选修班生物学讲义》。01《昆虫漫话》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年版)一部妙趣横生的中国版《昆虫记》“昆虫,不仅种类繁多,对人类有重大影响,具有奇妙的才能,而且它们的社会组织,又有高出人类之处,所以研究昆虫,实在是一件需要而又有趣的事。”陶秉珍先生的《昆虫漫话》,成书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可说是一部令人百读不厌的博物学名著。教育部将《昆虫漫话》列入“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年版)”,可见它的阅读价值。陶秉珍的科普著作,既有科学家的逻辑思维,又兼顾到了形象思维;既有学术概念的严谨描述,又大量使用了巧妙的比喻和文学语言,使得他的科普著作通俗易懂,妙趣横生!蜜蜂、蝴蝶、流萤、蚂蚁、知了、蟋蟀、螳螂……这些常见的昆虫,在陶秉珍先生的笔下,有着不一样的魅力,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神秘有趣的昆虫世界。在《昆虫漫话》中,作者虽然要给读者介绍的是昆虫的习性与生活,但他却并不只是局限于昆虫的习性与生活,他的文字常常涉及相关的中西方的文化、历史、风土以及寓言传说。作者对自己的描述,经常会引用古代的杂史笔记加以印证,澄清一些认知谬误,还会旁征博引很多西方的文学作品,用诗意的文字,赞美生命,讴歌大自然。这种写法,既拓宽了读者的知识面,又让整部书别具一格,婀娜多姿、从容闲适!(戳视频,听片段朗读)比如,写萤,“当残暑未消的夏夜,便有绿荧荧的火星,在河边池畔的草丛中,闪烁不停地,穿梭似地飞舞。这多么使人惊奇啊!”作者用这样优美的文字开篇,仅仅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接着,给读者介绍萤的各种名称:希腊人便叫它拉恩批鲁,意思就是“拖着灯笼走的虫”,我国不但把含有两个“火”的“螢”(古“萤”字)字作为它的名字,而且还用“炤”(古“照”字)、“挟火”、“耀夜”、“夜光”、“自照”、“丹鸟”等意义更明显的名称。其中不乏《礼记·月令》《格物总论》等典籍的记载,以及“轻罗小扇扑流萤”这样的诗句,和“囊萤夜读”这样的典故记载。科普性、文学性一应具存,引人入胜,妙趣横生。02《植物漫话》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亲自读校一部科普植物常识的经典之作《植物漫话》这本小书最早出版于年,持续畅销六十余年。这部书作者在写成之后,时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所长、中国近代植物学奠基人钱崇澍先生等亲自读校。全书以主人公吉儿为主线,结合其实际生活中发现的种种问题,用二十多种我国特有的经济植物作材料,简要普及了植物的分类学知识。比如,我们常吃的海带,生长在水温较低的海域中,不同于一般的植物,它不会开花,那它是如何繁殖的呢?香蕈,即我们常说的香菇,是我国的特产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既不是从地上长出,又没有蘑菇树,那它到底是如何生长的呢?有一种植物,堪称“植物界的活恐龙”,它适应性强,喜湿润,生长快,北京以南各地均有栽培,你知道它是什么树吗?这些有趣的植物知识在这本小书中都可以看到。比如,作者在介绍海带和紫菜时这样写道:吉儿夹了一片海带,送到嘴里咀嚼了一会,只觉得咸咸的,还带一些腥气,味道并不十分鲜美。便又问道:“海带的滋味这样不好,为什么要吃它呢?”母亲说:“我们身体日常需要的营养物质,除蛋白质、淀粉、脂肪等有机物质外,还要少量的矿物质,像铁、磷、钙、碘等都是。如果缺少了碘,在项颈两侧的甲状腺便要肿胀起来,换上大颈病。平常我们是从食盐里中补充碘。山乡地方,由于食盐缺乏,碘的补充不够,患大颈病的人也特别多。海藻里面含的碘很多。做碘酒的原料,多是从海藻里提炼出来的,像海带便是一种含大量碘素的海藻。我们吃它的目的就在吸收一种重要物质,滋味的好歹,倒没太大关系。”(戳视频,听片段朗读)除此之外,书中还记述了各类植物的种植知识和实用价值,以及我们祖先发现各种有用植物的功绩。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地大物博、丰富的资源现况。作者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在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各类植物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我们祖先吃苦耐劳、善于发现的传统品质,以激发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03植物的生活持续畅销七十余年影响无数人的科普经典最后一部是作者《植物的生活》。在《植物的生活》中,作者带领我们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让读者了解那些我们不曾注意的植物是如何生活的。正如作者所说:秉着使读者领悟自然界的根本法则的宏愿,不拘于形态、生理的界限,选取植物的共通生活现象做题材,用浅近的词句,作科学的说明,写成短文。这些短文曾在当时各大报刊杂志发表,比如《中学生》(开明书店)、《新少年》(同上)、《申报每周增刊》、《江苏儿童》(江苏省教育厅。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在确保事实无误的情况下,将植物赋予生命,且兼具人文精神,通过一篇篇优美的小品文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趣味与美感相得益彰。全书用二十八篇小短文,分别介绍了植物生活的地中世界、植物的运输机关、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区别、植物的芽的萌发过程、水生植物的三个阶段、在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物、植物是如何自卫等。(戳视频,听片段朗读)每篇短文的开头均有优美的背景描写,如《芽的萌发》一篇,“一到初春,阳光似乎比以前更充足,树枝上的冬芽,一天天地绽放,不久,便脱去大衣,伸出嫩绿的小手来了。”这种拟人化的手笔随处可见。有些即使只读着题目,也能勾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比如“植物也会出汗”“花的睡眠”“在海滨和飞沙搏战的植物”“吃现成饭的懒汉”“‘共存共荣’的植物”“树木的寿命”“植物的自卫”等。图文并茂双色印刷值得珍藏的《给孩子的生物三书》这套《给孩子的生物三书》,作者都配有珍贵的插图,图文并茂,采用双色印刷,非常精美。孩子们对照图片阅读完一则则文字之后,可以加深孩子对自然的感性和理性认知。其实,这三本小书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认识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习惯。愿孩子们爱上生物、爱上大自然,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能够亲近大自然,勇于探索生物的奥秘。让我们跟随陶秉珍先生,一起去探索神秘的生物世界吧!新书团购特惠▼

《给孩子的生物三书》

全3册

新书特惠

原价¥99元

现售¥49元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xz/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