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创新新境界肉还能这么吃给你多一种选
昨天,北京荷兰日活动之“味如荷兰”美食周顺利结束,本次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了荷兰美食,但对于“吃货”们来说,食品的种类当然越多越好,今天我们为大家提供更多既健康又可持续的选择。 1 人造肉 人造肉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植物入手生产肉类,也有人称之为“素肉”。另一种是通过培养干细胞来生产少量的肉制品。 我们先来说植物类 其实,大家对“人造肉”的概念并不陌生,许多人会将之等同于仿荤素菜,类似于素鸡素鸭等。对这些仿荤素菜,人们都觉得它还不能被称为名副其实的“人造肉”。小编询问了身边的吃货朋友,他们七嘴八舌说了好多。有人觉得“人造肉”口感差,吃起来像塑料;有人觉得真正的肉的香气甩“人造肉”好几条街。 由植物制成的“人造肉”,截图源自:Vivera官方视频 那么,荷兰人给吃货们带来的这种“人造肉”,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一口下去全是肉的口感 如何能够让“人造肉”的口感以假乱真,这是荷兰的专业研究人员废寝忘食想要解决的问题。他们放弃了原本广泛应用的面筋,因为用这样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人造肉”吃起来更软,口感像面包而不是牛肉。 一家荷兰公司力图还原真实肉类产品的结构与口味,于是他们以真正的无骨肉排与牛里脊肉作为模板,拓宽原材料的范围,豌豆蛋白质、羽扇豆、大豆、果胶或植物纤维都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香草或其它香料也都被用来给原材料调味。 “人造牛排”,图片源自:Vivera官方视频 以牛排为例,吃货们往往很享受一口下去,鲜嫩肉汁溢满口腔的感觉,荷兰人就想尽办法来还愿这种感觉,他们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开发该产品,终于生产出了具备和牛排相似口感的替代品,然后他们又用了一年的时间研制出了为此类替代品配备的调味料。 在此基础上,雄心勃勃的荷兰人打造出了一条全面的“人造肉”产品线,包括鸡肉、牛柳、牛肉糜、培根、虾肉、吞拿鱼,当然还有极具荷兰特色的炸肉丸和烟熏鳗鱼沙拉。 减肥的同时减少碳排放一石二鸟 瓦赫宁根大学的技术人员可以将大豆蛋白加工成长为60厘米,宽为30厘米,厚度为3厘米的“人造肉”,这么大的一块肉用两个盘子也装不下。其实,荷兰人最先生产鸡柳时采用了基本的加工技术,即利用工业挤压机,通过改变温度与压力,重新构造类似于鸡肉的纤维结构。不同的挤压技术能够模仿出牛肉、猪肉甚至别的肉类的口感。 由植物蛋白制成的肉,图片源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 但精益求精的荷兰人在之后又研发出了一个细胞切割机器,这个新的机器相较工业挤压机节能约90%。尽管目前“人造肉”的价格与有机肉的价格相当,但在节省能源的优势下可以帮助降低“人造肉”的价格。另一个优势是这个机器可以制作更大块的蛋白质制品,有效扩大生产的产品种类,甚至能够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出不同的产品,例如向那些对氨基酸摄入有特别要求的客户群体提供符合要求的“人造肉”。 原材料经混合后被放入细胞切割机器进行加工,截图源自: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官方视频 接下来聊聊培养肉 培养肉是通过在实验室里通过细胞培育出的肉类,同样可以减少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用水量并能够保证肉类的食用安全。最早,通过培养出的肉条纤维仅长约3厘米,宽约1.5厘米,如果用该肉条纤维生产汉堡中的肉饼,就需要约20个类似的肉条纤维,成本约有25万欧元,所谓“天价汉堡”不过如此。不过,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造价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昂贵,荷兰驻上海总领事馆将会在今天下午举办“未来肉类的替代品”研讨会,大家也可以通过注册在线观看或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xz/6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认识一味药海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