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此活动为本人作为独立自然人,在非工作时间从事的社会公益活动,所述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立场,本人承诺活动的公益性,不以任何形式索取任何经济利益。

写在前面的话:

金融专硕们应该刚刚开学,让我不免想起了自己4年前开学的样子:作为一名本科学化学且毫无金融行业实习经历的同学,拎着行李来到了复旦,对即将到来的激烈竞争毫无准备。依然得意洋洋于自己的考研经历,那么我想找工作遇到困难和挫折几乎是一种必然。

果然如此,求职道路上能遇到的坑基本上都踩了,包括但不限于:

1)没规划,不知道想要什么,刷简历,三个月一跳,啥都没学到。

2)为了实习而实习,进了一家即将倒闭的PE,和一家既不精品也不投行的精品投行白白浪费时间。

3)最终幡然醒悟,扎根某具体方向,实习一年,熬走了数十位竞争者,但最后留用依然一波三折,过程甚至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直至今日经常能做梦梦到。

所以我觉得我可以做点什么,读研期间整理了思路写了一篇《实习是金融专硕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两三年之后再看这篇文章,确实觉得措辞过于书生气了,比较偏激,但主要观点我相信依然是正确的,依然经得起一届又一届金融专硕同学们的检验。例如一些观点:

1.一个常见找工作失利同学的经历:研一开学上了三个月的课,觉得有点慌想实习了,于是找了一段投行的实习,干到了寒假。过完年去了研究所找了固收的实习,干了三个月又换了食品饮料的实习,又打杂了3个月。一转眼要投暑期了,面试的时候发现投行的经历差不多忘了,回答不上,然后固收也不懂,食品也不懂。身边厉害的人进的是暑期实习项目,自己只能找一个日常实习作为暑期实习。转眼秋招了,发现好的岗位基本都有长期实习的人趴着且差不多都快确定留用了。第二年毕业前打算捞一波春招,但显然是徒劳的,没有太好的机会。

2.找工作比较顺利的人,一定是更早一步确定具体方向,然后扎根实习大半年甚至一年以上的。

3.与自己职业规划不符合的考证行为,是典型的三本思维。

当然这些还不够,最近也有一些更新。打算做一场讲座给大家讲讲,跟大家一起讨论讨论。以下是具体讲座内容

讲座主题:

金融职业发展讲座

主讲人:

赵增辉,上海社科院经济学博士生,复旦大学金融硕士,现供职于券商研究所总量团队。

讲座内容:

1.常见金融各岗位详细梳理。(比较细节,会涉及到这个岗位是做啥的,常见后期发展路径,留用对证书要求,对实习经历要求)

2.实习与求职的时间节奏把握。(这个我认为很关键,找工作有点类似于米跨栏,类似于飞机起飞,有所谓的“决断速度”,节奏感很重要)

3.留用博弈学。(起了一个比较装逼的名词,主要内容就是如果趴着长期实习追求留用,如何看待自己与其他竞争者的关系?如何看待自己与带教老师的关系?都需要辩证去看待,我认为这个很实用)。

4.对接一些实习需求。周围有很多人确实希望招聘优秀实习生,讲座结束后我会收一下简历,做一个表格统计一下大家的实习意愿,然后发给我周围的同伴们。看看能不能对接一下,当然这个是免费的义务劳动,没有任何收费环节。

讲座时间与方式

9月19日晚上19:00,形式是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zaoa.com/lhgtx/11250.html